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百科

“七月半,鬼乱窜,少阳三不做”,分别指啥?老祖宗的经验总结

春木夏火,秋金冬水,四季轮转,一年一循环。木为少阳,其数为七。火为老阳,其数为九。金为少阴,其数为八。水为老阴,其数为六。所以从春季到夏季,就是从七到九,是阳气增长的过程。从夏季到秋季,就是从九到八,为老阳生少阴的过程。从秋季到冬季,就是从八到六,是阴气增长的过程。从冬季到春季,就是从六到七,是老阴生少阳的过程。于是七是阳气上升的起点,终点在九。八是阴气收敛的起点,终点在六。所以七上八下,反映着气的上升与下沉。七为少阳之木,是冬春交替的转折点,也是老阴生少阳的节点。从阴到阳的过程,也就是从地下到了地上,于是七为复生之数,是阴气的终点,也是阳气上升的开始。正如《易经》所说: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,天行也。正因为七是复生之数,所以人们在亲人离开之后,每七天去祭拜一次,被称为作七,七七四十九天为满七,寓意着地下的祖先早已复生。除非是大恶之人,被推下奈何桥,则需要挣扎千年,才能到达彼岸。地上一日,地下一年,地下千年,地上三年。无论什么人,三年之后也早已复生,所以三年为最后一祭,之后的祭拜,只是为了表达一种思念之情。七为复生之数,于是七月就是祖先复生之月,被称为鬼月。而七月的每个逢七之日,就是祖先活跃之时。二七之日在十四,位于七月的中间,就是祖先最活跃的时候,被称为七月半。有诗云:二七亡人渡奈河,千群万队涉江波。七为少阳之木,生于老阴之水,因此祖先都是从水中出来的。所以七月半,鬼乱窜,没事别往河边窜。此时的祖先从水中出来,有家的回家,无家可归的只能四处乱窜,于是就有了道家的中元节和佛家的盂兰盆节,这两个节日都是祭拜那些无家可归,四处乱窜的祖先,被称为普渡和施食。因此七月十四的祭品要丰盛很多,是祭拜自己的祖先。而七月十五中元节,是为了普渡那些四处乱窜的祖先,其祭品就有点敷衍了事的感觉,是为了安抚那些无家可归之人,不要四处捣乱。此日放河灯,被称为“河灯渡孤”。但是四处乱窜,无家可归的祖先,才是最容易让人不顺的力量,特别是在没有被普渡之前。所以从十四到十五的夜间,才是真正的鬼乱窜之时,不宜晚归,不宜下水。此时之祖先,就是初秋的金气,也就是炎热之中夹着的凉气,最容易让人受凉而不顺。古人将一切看不见,但让人不顺的力量统称为鬼。书云:夫人之心,既不正而阴矣,则失其人道之常,而入于幽昏之境,自妖自诞便生于心。既生于心,便眩于目,而恍惚之际,若有魑魅魍魉之属,见其形而舞其灵者,盖心中自邪,即是心中自鬼也。后日七月十四,就是七月的二七之日,此时金气已显,祖先活跃,并且紧挨望日,正是月亮的强引力时期。金为少阴,其力量专门针对少阳之木,少阳就是小孩,于是小孩到了七月十四的晚上,最需要躲避凉气。今年七月十四,是申月的癸丑日,申月建申,寅日为破日,也被称为大耗之日。丑在寅之前,就为小破,也是小耗之日。书云:小耗者,常居岁前五辰,居于大耗后一辰,未至于大耗,故曰小耗。小耗是相对于大耗来说的,其消耗之力不及大耗,但依然有消耗之意,也就是消耗了月建之力。此时月建在申,申中藏着壬水和庚金,庚金为秋季的凉气,壬庚齐出,则水中带着凉气。而癸丑之日,最不宜下水,是四个触水龙日之一。所以今年七月十四,小耗触水龙,最不宜下水,特别是小孩。此时无家可归的祖先,从水中出现,还没有被普渡,四处乱窜。也就是人们还没有适应刚刚出现的凉气,很容易被金气所伤,特别是体弱的少阳之木。此时金气强旺,则压制肝胆之木,肝木藏魂,又在月圆既望之时,那就容易害怕。所以七月半不晚归,不下水,不远行等。而真正的七月半,就是七月十四,老话说:初五十四二十三,老君炉里不炼丹,穷嘴老鼠不出庵,外面有金莫去担。

声明:个人原创,仅供参考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